杜拉斯:28岁与情人和丈夫三人同居,晚年恋上小39岁同性恋
法国籍的女作家兼电影导演杜拉斯,在1984年推出了一部名为《情人》的小说杜拉斯后来的感情生活,这部作品为她赢得了龚古尔文学奖的荣誉,并在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范围内售出了3000万册,创下了法国文学作品前所未有的销售纪录。
《情人》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原型直接来源于作者自身,她在书中描绘了三段至关重要的爱情经历:一是与一位中国富豪的青涩初恋,二是与丈夫的情敌之间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三是与一位年龄相差三十九岁的年轻同性恋者之间跨越年龄的深情之恋。
早年的杜拉斯
遗憾的是,杜拉斯在7岁那年,父亲不幸因病离世,而她的母亲仅凭微薄的收入,孤身一人肩负起抚养三个孩子的重任,因此,杜拉斯的童年生活充满了阴霾。
少女情窦初开,遇到初恋
十六岁那一年,杜拉斯在船上邂逅了她的初恋。对方是一位来自中国的富豪子弟,李云泰,他宽容又绅士;而杜拉斯则是位情窦初开的少女,既张扬又骄傲。他们相爱得如痴如醉,不顾一切,李云泰不仅带着杜拉斯出入各种高端场所,还慷慨地赠送她价值不菲的首饰,出手大方,毫不手软。
那段亲密无间的时光仅仅维持了一年有余,尽管彼此深爱,但最终他们还是被种族隔阂和家庭背景的巨大差异所击败。李云泰的家长坚决反对将一个出身贫寒的白人女性娶进家门,而杜拉斯的母亲,即便看到李家财富丰厚,内心深处仍旧对黄种人抱有偏见。
李云泰无奈之下只得遵从家族的安排,与门第相当的女子结为连理,与此同时,杜拉斯则计划返回法国继续深造,大学之路,自此他们各自奔向了不同的天涯海角。
与丈夫情人同床共眠,生下情人的孩子
十八岁那年,杜拉斯重返故土法国,于巴黎大学深造,专攻法律、数学以及政治学杜拉斯:28岁与情人和丈夫三人同居,晚年恋上小39岁同性恋,然而她的内心深处始终怀揣着成为一名小说家的梦想。
1939年,杜拉斯与罗贝尔步入婚姻殿堂,罗贝尔在她的人生旅途中,始终扮演着一位可信赖的兄长与挚友的角色,竭尽全力地关照和呵护着她。然而,婚后不久,二战的硝烟弥漫,罗贝尔不幸被德军俘虏,并被关押进了集中营。
杜拉斯身边失去了可以信赖的伙伴,这让她体会到了深深的孤独与痛苦。在1942年,她于工作之中邂逅了英俊的审稿编辑马斯科洛,两人因工作上的密切交往,感情亦随之迅速升温,迸发出爱情的火花。
自然,杜拉斯并未放弃她的配偶,她持续寻找着营救罗贝尔的机会,最终,她通过接近一位德国军官,成功协助丈夫脱离了险境。
罗贝尔历经集中营的磨难,身形变得极为消瘦。此后,杜拉斯对她的丈夫倾注了极大的关怀。经过半年的精心照料,罗贝尔的身体状况终于逐渐恢复正常。
在这个时刻,杜拉斯做出了一项非同寻常的选择,她打算将罗贝尔与马斯科洛相互介绍,真是一位令人难以置信的女性,她竟然让她的丈夫和情人在彼此面前相见。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杜拉斯竟然提出了一个让两个男子与她共同生活的惊世之想,这一异想天开的提议竟然得到了罗贝尔与马斯科洛的赞同,而且他们之间最终还发展成了亲密无间的好友。
杜拉斯与她的配偶及情人间所维持的复杂情感纠葛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然而,当罗贝尔邂逅了另一位女性后,他决定与杜拉斯解除婚姻纽带。
杜拉斯虽已单身,却未与马斯科洛步入婚姻殿堂,两人依旧维持着情侣关系,共同度过了长达十年的同居时光。在这期间,杜拉斯还为马斯科洛诞下了一名儿子杜拉斯后来的感情生活,而这正是杜拉斯唯一的子女。
这种不正常的爱情关系注定无法持久,两个男子最终都将与杜拉斯分别,1957年,马斯科洛率先离去,然而杜拉斯并未感到悲伤,她转而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之中。
最后的情人,相差39岁,还是同性恋
杜拉斯的暮年并非孤寂,安德烈亚这位年轻人闯入了她的世界。安德烈亚自大学时代便对杜拉斯的作品情有独钟,他持续五年如一日的给杜拉斯写信,然而杜拉斯仅是阅读了这些信件,却始终未曾给予任何回应,直至1980年。
那一年,杜拉斯接纳了安德烈亚,彼时,她66岁,他27岁,年龄之差达39载。然而,年龄的差距又算得了什么?爱情本就无关年龄。于杜拉斯而言,这或许是又一次邂逅了爱情;至于安德烈亚,能与心爱的作家共度时光,实乃千载难逢的机遇。
杜拉斯知晓安德烈亚的性取向,却并不介怀,这种倾向并未妨碍他们共同享受相处的愉悦时光。然而,安德烈亚感到不适的是,杜拉斯始终表现得十分强势,她总是试图控制这位小情人,甚至在酒后,杜拉斯有时还会对安德烈亚发泄不满。
每当此类情形浮现,安德烈亚总会显露出焦躁情绪,他渴望离去,然而每当他踏出一步,最终还是返回,因为他的心底始终割舍不下杜拉斯,他们之间早已构筑起紧密的相互依存,彼此都难以独立。
作为杜拉斯的末任伴侣,安德烈亚与杜拉斯共度了16载春秋,直至1996年这位女作家生命的终结。杜拉斯将所有作品的著作权都交托给了安德烈亚,然而这份遗产并未能为安德烈亚带来快乐。
杜拉斯离世后,安德烈亚陷入了抑郁的阴影,他选择闭关自守,借助写作来减轻失去爱人的悲痛。他笔下的文字记录了与杜拉斯共度的点点滴滴,将回忆定格在笔尖与文字之间,直至2014年他离世。
杜拉斯,这位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都享有盛誉的女作家杜拉斯后来的感情生活,凭借其小说《情人》的问世和改编成电影,吸引了众多崇拜者的目光。然而,对于杜拉斯那丰富多彩的传奇人生和独具特色的情感世界,不同的人持有各自独特的见解。
人们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些人对她赞不绝口,甚至心生羡慕,这源于她那多姿多彩的情感世界,她敢于去爱杜拉斯:28岁与情人和丈夫三人同居,晚年恋上小39岁同性恋,也敢于恨,满怀着法国式的浪漫情怀。然而,也有人觉得,她在情感上的表现似乎过于放纵。
杜拉斯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投身于写作与爱情之中。她确实拥有众多情人,因为她坚信爱情永无止境。杜拉斯从不压抑自己的情感,她认为人生短暂,应当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度过。又何必过分在意他人的目光呢?
正如杜拉斯所言:若是爱情,便应全心全意,直至心已无力再爱。因此,杜拉斯勇敢地直面内心的真实渴望与真挚情感,实现了自我,展现了超脱,这才敢于孕育情人的血脉,敢于与比她小39岁的同性恋相恋。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