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还剩100天,老师强烈建议走“单招”,考生该不该听?
2022年高考还剩100天,老师强烈建议走“单招”,考生该不该听?
高考是人生旅途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关卡,每一个决策都深刻影响着未来人生的轨迹。
时代的变迁催生了教学方法的持续演进,尤其是在过去五年里,高考制度经历了多轮的变革与调整。
从以往的高等教育阶段到后来的学术能力评估,再到如今的3+3以及3+2+1选课体系,每一次的变革都对教育部、各所学校以及广大学生构成了不小的考验。
2022年的高考在总体方向上保持稳定,不过其中也出现了一些细微的调整,例如明令禁止高考移民行为,这样一来,那些企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优势的考生和家长,其途径已被彻底封堵。
例如,在考试中,题型已不再固定不变或僵化,而是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高考前100天能改变什么,这样的变化旨在更好地筛选出那些富有创新意识的考生。
这些微小的变动对学生而言构成了一定的考验,随着2022年高考的临近,留给他们的时间已不足百日,正处于最后的冲刺阶段。然而,要在剩余的短短100天内实现从普通学生到优等生的蜕变,无疑是天方夜谭。
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就会给出“走单招”的建议。
高考前夕老师强烈建议走单招
江苏一位家长在网上曝光了一张微信截图,表示:
距离高考仅剩百多日,教师力主选择单独招生途径。侄女成绩处于中等水平,孩子与家长均抱有冲刺高考的决心,故坚决摒弃了单招方案。然而,教师却要求家长参与单招说明会,此举是否意在提升本科录取比例?
这张截图上传至网络后高考前100天能改变什么,迅速引发了众多家长的强烈共鸣;许多成绩平平的学生,在高考前夕,均被教师建议选择单独招生途径;即便他们明确表达了希望参加统一高考的意愿,教师仍多次进行劝说,导致考生们心理感到极不舒服。
这情形不禁让人心生疑虑,原因在于,教师与所推荐学校之间可能存在某种“利益关系”,一旦学生通过单招成功入学,教师便能从中获得一定的佣金。
第二个原因是,为了提升录取率,教师促使个别学生选择单独招生途径,这样一来,参与竞争的学生数量减少,录取比例相应上升,随之而来的奖金也会随之增加。
这两个原因让学生和家长感到极不舒服,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老师的建议。然而高考前100天能改变什么,老师力荐的单招之路,难道真的如此阴暗不堪吗?
单招or统招,究竟该怎么选?
首先,绝大多数教师都秉持着高尚的师德,他们不会将个人利益置于首位,更不会以学生的前途作为交易的筹码。这种道德败坏的行为,绝大多数教师是绝不会去做的。因此,所谓的提成和录取率问题,实际上并不存在。
老师对学生成绩了如指掌,通常在建议学生走单招时,他们已经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成绩水平。学生与本科线存在较大差距,即便付出再多努力,考上本科的可能性也极低。因此,不如提前选择一个优秀的大专和合适的专业,这样未来还能拥有更好的职业前景。
最终,选择单独招生并不意味着无法参与统一招生,那些未能如愿的学生依然可以正常参加高考,因此,这实际上是两条并行之路,学生及其家长无需过度抵触单独招生。
作为一位有经验的前辈2022年高考还剩100天,老师强烈建议走“单招”,考生该不该听?,我觉得那些成绩始终保持在350到380分之间的学生,完全有理由去尝试单招这条路。这样的分数水平,若按常规参加高考,恐怕连大专的门槛都难以跨越,而投身单招,却能有机会考取一个比现有成绩更高一个等级的大专院校。
那些成绩大约在420分上下,仅略高于本科录取最低线的考生,无需参加单独招生考试,但需要在考试前的关键时刻制定学习计划2022年高考还剩100天,老师强烈建议走“单招”,考生该不该听?,并切实提升自己的分数。
距离高考剩100天怎么学习?
高考临近,众多学子纷纷陷入慌乱,内心焦虑不安,学习难以继续,娱乐又不敢放松,结果成绩非但未提升,反而有所下滑,这种状况实属令人担忧。
在冲刺阶段,务必制定详尽的学习计划,从清晨6点的晨读起步,直至晚上9点的晚自习结束,对每个时段的学习科目进行精准规划,通过这种高效的学习方式,在冲刺阶段,成绩将实现稳步增长。
冲刺阶段将至,务必具备自我检查的能力,识别出个人的强项和弱项科目,对强项科目进行深化学习,增强其优势;而对于弱项科目,则需查找并填补知识漏洞,通过大量做题、死记硬背、提升记忆力等强制手段,以期提升学业成绩。
在剩余的最后100天里,追求提升分数至100分或200分已变得不切实际。这一阶段,除了全力冲刺学习,保持心态的稳定同样至关重要。切不可在考试尚未开始之前,就让自己陷入混乱,这样的心态往往会导致学生的成绩不尽如人意。
根基稳固的学生此时应适当放松,避免给自己施加过重的心理负担,家长亦应避免给孩子施加过多压力,以免影响其心态,进而可能对学业成绩产生不利影响。
今日话题:
距离2022年高考还有不到100天的时间,你的成绩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