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什么是新教育 ?
新教育实验,它以教师职业发展为核心,通过构建书香校园等十大举措为路径,旨在协助新教育共同体的成员们享受一种充实而幸福的教育生活。这一实验,正为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新教育是“新”教育
1889年,雷迪在位于英国德比郡的一处风光旖旎的小镇上,创立了一所名为艾伯茨霍姆的新式教育机构。这所不起眼的小学校,日后竟发展成为推动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关键发源地,进而对全球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图片,尤其是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在中国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的教育改革中,它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哲学角色。
“世界语境”中新教育的一个“中国回响”
新教育实验与历史上“新教育”之间的共同特性:
(1)都旨在于对现时代的教育进行反思、批判和重构
(2)都建立了一批实验学校
(3)都试图对当时的教育和社会进行革新和改良
(4)都是民间自发的改革与创新
在这个层面上,新教育构成了历史上“新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崭新“环节”,同时也是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新教育不仅是传承,更是创新:
1.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
2.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
当某些观念从朦胧变得明朗,从单一趋向多样,那么它们便构成了创新。
当某些观念从过往的情境迁移至当下情境,用以延续、弘扬乃至革新时,它们便成为了崭新的内容。
新教育独创性地确立了其核心价值观念、四大变革举措、五大教育理念以及十大实践行动,并推出了涵盖儿童课程、教师发展、理想教学模式、每月主题活动、完美教室建设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项目,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极大地丰富了新教育运动的内涵。因此,它堪称真正意义上的新型教育。
新教育是“心”教育
中央电视台曾以“心灵之育”一词来总结他们对新教育的看法:相较于以分数为核心导向的传统应试教育,新教育更重视与人类高尚精神的交流,认为个体的精神成长历程即其阅读历程,并且通过晨间吟诵、午后阅读、傍晚反思的儿童生活方式,旨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充满爱心且细腻的心灵,重塑他们精神世界的蓝图。
分数至上的教育模式是一种单向的、扭曲的、偏颇的教育,它忽视了人的心灵发展和精神世界的丰富;相对而言,新教育主张全面的教育理念,强调身体、心灵和精神的和谐统一。新教育坚信,人应当是全面的,这包括个性的全面性。帮助每个人成为真正的自我,一个全面发展的个体,才是教育的至高目标。
新教育实验有望继往开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图片,成为继希望工程之后的又一“新希望工程”。
希望工程致力于增添书桌,其重点在于物质层面;而新希望工程则在书桌已具备的基础上,致力于塑造一个人的精神风貌。
新教育的理想:随着当今的少年们成长为新一代,踏上世界的广阔舞台,我们便能清晰地观察到:
政治是有理想的
财富是有汗水的
科学是有人性的
享乐是有道德的
新教育是“行”教育
行动,就有收获
新教育实验明确地树立了“实践方能得到成果;持之以恒方能创造奇迹”的口号,并将行动的哲学与实地考察的精神视为其核心追求。
因此,新教育不但是梦想,更是实实在在的行动。
十大行动:
营造书香校园
师生共写随笔
聆听窗外声音
培养卓越口才
构筑理想课堂
建设数码社区
......
四个改变:
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
就教育现状的革新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而言,新教育展现出了显著的成效和无穷的吸引力。
实际上,教育的真谛在全球范围内,无论古今,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它通常表现为朴素无华、清晰易懂、深入人心。新教育所展现的真诚、朴实、感性以及感染力,或许正是构成一种优秀教育理念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特质。
——杨东平
新教育是“幸”教育
幸福,是人类重要的追求
追求让师生共同体验一种美满而完整的教育生活。新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过程理应充满幸福。它致力于推动每个人享受一个圆满的幸福生活。新教育提出这一理念,不仅是对教育根本价值的深入思考和不懈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于当前教育中某些问题的关切与不赞同。众多孩童已不再拥有那份凝视世界的清澈眼神,他们丧失了追寻梦想的热情与冲动,也缺乏了尝试成功的胆量和心存感激的情感。
1.现在的幸福
和将来幸福
2.现在的不幸福
和将来幸福
3.现在的幸福
和将来的不幸福
4.现在的不幸福
和将来的不幸福
新教育旗帜鲜明地抵制那种以损害学生当前快乐为代价,追求所谓的“未来幸福”的观点。新教育所倡导的是一种不同的境界。实际上,若一个人在童年时期未曾体验过幸福与快乐,那么他的一生都将笼罩在永恒的阴影之下。同样,一位教师若不能体会到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便无法取得真正的教育成就。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
朋友啊告诉你,
她不在教鞭下,
也不在分数里,
她在诗意的晨诵中,
她在美妙的午读里。
啊,幸福就在你闪光的暮省里。
幸福在哪里,
朋友啊告诉你,
她不在灯光下,
也不在题海里,
她在温馨的共读中,
她在快乐的共写里,
啊,幸福就在咱共同的生活里。
幸福在哪里
朋友啊告诉你,
她不在名利下,
也不在地位里,
她在悲悯的情怀里,
她在合作的精神里,
啊!幸福,就在这全新的教育里!
从追求外在走向追求内在。
接触新教育,踏入新教育领域,我们便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充实的教育生活。从清晨的吟诵,到午后的阅读,再到晚上的反思,我们不再有过去的抱怨,不再有当下的闲言碎语,也不再对未来有所忧虑,唯有对当下教育生活的掌控。所有纷扰,我们都使其归于宁静;所有匆忙,我们都使其回归平和。在安静中从事一份让自己陶醉的教育工作,成为了我们此刻最大的快乐。
——河南焦作“大杨树”老师
新教育是“星”教育
擦星,我们这些投身新教育的人,宛如一群凝望夜空的孩童,自称为“擦星族”,是一群为理想执着奋斗的纯洁灵魂。我们深知,这个世界迫切需要我们这样的擦星者。我们并不在意个人力量的微薄。我们坚信新教育——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哪怕是最微不足道的付出,也如同萤火虫的微弱光芒,在无声中悄然改变着世界。
燎原之火——自2000年新教育实验正式启航以来,它已从一所试点学校壮大至涵盖60个实验区域、3000余所试点学校,吸引了300余万教师与学生的积极参与。如同璀璨的星火,新教育唤醒了无数教师的心灵。
塑造明星——新式教育宛如梦想的制造车间。我国每年评选出的十大推动阅读的优秀教师。中央电视台年度评选的“我最喜爱的一本课外读物”。
新教育是“信”教育
•信心,信任,信念。
• 新教育的心理学基础之一:“无限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
•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使教师和学生走向成功。
一位真正的教师,理应使学生在历经种种挑战与疑虑之后,依然能够构筑起对世界、对人类、对自身、对存在本质的坚定信任乃至信念。这种信任、信念乃至信仰,构成了教师职业生涯的坚实根基。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
种子象征着希望与梦想,岁月则代表着坚持与毅力。我们新教育者对这个世界、对生命持有一种深刻的信任,对自身职业则有了一种彻底的理解与认同。
17年的新教育实验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6年,美国休斯顿教育局的叶仁敏博士领导的一项研究揭示,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学生在语言理解、词汇辨别、逻辑思维以及自我认识等方面表现出的核心素养显著优于未参与新教育实验的学生,且这些核心素养的分化程度也远低于后者。此外,新教育学校的师生归属感也显著优于那些未实施新教育的学校。
新教育实验中的学生们在四个关键能力方面表现更佳:语言理解能力、词汇辨识、逻辑分析和自我认知。这些学生在四个关键能力方面均有所提升:包括语言理解、词汇辨别、逻辑思维以及自我意识。
2005年至2017年间,我国教育部旗下的核心媒体《中国教育报》举办的评选活动中,每年都会选出推动中国阅读事业发展的年度十大人物,其中,每年都会有1至3位杰出的新教育工作者,在1600万教师群体中崭露头角。
新教育实验极大地推进了区域教育改革,提升了农村教育的品质。
新的教育实验促进了区域教育改革,极大地提升了农村教育质量。
新教育实验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在2008年,日本对《中国教育改革的蓬勃进行》一书进行了全面阐述,详细介绍了我国的新教育实验内容。
2009年,韩国政府“Brain Korea”项目邀请我前往全北大学进行专题演讲,此后,我的十卷本《朱永新教育文集》得以被翻译成韩语并在韩国出版发行。
2014年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图片,新教育实验成功跻身卡塔尔基金会举办的“世界教育创新奖”(WISE)的15强名单;该奖项由卡塔尔基金会设立,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教育创新项目。
2012年,麦克劳希尔教育集团成功购入了《中国新教育》等共计16部作品的国际发行权,截止至2015年年末,这些作品均已顺利面世。2012年,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推出了包括《中国新教育》在内的16部作品的版权。
2015年12月,新教育研究院提交的“新教育:教师与学生共度美满而完整的教育时光”这一案例,荣获了《中国教育报》评选的“第四届全国教育创新典型案例奖”。同时,新教育研究院与基金会共同报送的“新教育种子计划公益项目”以及“新教育萤火虫亲子共读项目”,也相继获得了中国网颁发的“中国好教育”奖项。
本 期
丽水市教育局